异径管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异径管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刘玉村做一名真正的医师

发布时间:2021-01-05 11:56:54 阅读: 来源:异径管厂家

刘玉村:做一名真正的医师

本报记者 袁志勇

■ 人物档案

刘玉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医药科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华外科学会感染与重症疾病学组副组长,全国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科技部“脑血管疾病和耐药性病原菌感染的国际化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建设”主要负责人,科技部“863”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临床试验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负责人。

1995年获卫生部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06年获全国十大教育英才称号,2011年获全国卫生系统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称号。

无论是周末还是节假日,只要在医院,他都会去病房看看。

尽管已经成为院长,每周他还是要坚持上手术。

即使工作再忙,他还是不忘抽出时间指导年轻人。

这就是刘玉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大医院)院长,一个把“我是一个医师”挂在嘴边的人。

医师,就要享受治病救人的快乐

早上刚过9时,刘玉村放下手头所有事情,关上手机,走进手术区,确认手术室,戴口罩,刷手消毒,穿手术服,走上手术台,接过手术刀,刀片轻轻划下……这一刻,他是一名享受手术的外科医生。

每周有两个上午,身为院长的刘玉村都要放下手头的所有事务,在第二住院部的一间手术室里重复着这个过程。

“他是一位真正的医者。从医近30年,他没有发生过一次医疗事故,也没有出现过一次医患纠纷。”很多同事这样评价他。

2004年,首都机场一名工人被升降机顶破了肝脏,当地医院救治后,送到北大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

那是十一长假,很多医生都休息了,刘玉村按常态查看病房。看到这个病人,检查后,刘玉村坚持要给他紧急手术。

有人劝他:何必呢?又不是你管的病人,成功了你讨不了好,失败了,你要担责任。

固执的刘玉村还是给那名工人开了刀,手术很顺利。

谈起这件往事,刘玉村说:“我是一个医师,抢救生命才是最主要的,哪管什么风险。”

医师,就要带出好的医生

在同窗的印象中,刘玉村沉默寡言,“大学5年似乎总共说了6句话。”他的同门这样回忆。

刘玉村说,自己变得“爱叨叨”是从当老师开始的。

1983年,刘玉村教授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顺利毕业,并在北大医院开始了自己的普通外科职业生涯。

北大医院是一所著名的临床教学医院。前辈们的渊博学识、严谨的学风给刘玉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刘玉村意识到:自己不但要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生,还要成为一名老师。

“天天都有学生跟着你,你总得跟他们叨叨点什么吧。”刘玉村教授看似轻松的“叨叨”,却饱含着太多不为人知的辛勤付出:手把手地教,不厌其烦地说,学生做对的要鼓励,做错的要纠正。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沉默寡言了。

学生们爱听刘玉村讲课,说他上课很能“忽悠”,一节课笑声不断,轻轻松松就过去了。课下仔细想想,却讲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风趣幽默、引人入胜、讲解清晰等等特点,在学校学生自发组织的“十佳教师”评选中,刘玉村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之一。

即使是现在作为一院之长的他,无论公务多么的繁重,刘玉村教授也会抽出时间给医学生和住院医师们讲解最基础的知识,示范最基本的操作技能。

“我是一名医师。医师,既要为医,也要为师,好的医师要能带出好的医生。”刘玉村说。

正是这样的思想,刘玉村在北大医院创造了不少第一次:

第一次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推出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率先提出以传统授课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改良PBL”教学法。

第一次成功组织迎接国家教育部组织的七年制医学教育教学评估。

第一次提出和组织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峰会,对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实施构建了交流平台。

第一次在医学部系统进行大规模的“医学教育课题研究”。

第一次率先为八年制学生在北京大学校本部学习阶段,开展“早期接触临床”活动。

……

医师,就要对患者厚道

“真正的医师,应该是一个‘厚道’的人。”刘玉村说。

在北大医院,刘玉村让所有医护人员将“厚德尚道”这个院训印在名片上。

“厚德尚道”,刘玉村把它简称为“厚道”。他说:“做人要厚道,作为医生,对待患者更要厚道,我们医务工作者要站在患者的立场上,切实的为患者着想。不能迷失在经济利益里,不要忘记北大医院近百年传承的文化精神。”

因为厚道,刘玉村有过这样的“烦恼”:一天,有个病人和骨科医生争执起来——患者认为自己骨折,要“拍片子”,医生经过仔细检查后,认定患者只是肌肉拉伤,没有伤到骨头,坚持认为根本不需要“拍片子”。

“‘告’到我这,我既无奈又欣慰。无奈的是,医生要是顺着患者的意思,拍个片子,医院有了收入,患者也没意见。欣慰的是,我们的医生宁可‘得罪’患者,也不挣昧良心的钱。”刘玉村说。

在他看来,医生,应该是社会精英群体,应该是影响社会思想的主流人群。但在“金钱标准”面前,医生失去了应有的体面,这个行业也面临精神空虚、道德缺失的威胁。

“尽管北大医院不得不走在经济指标这条路上,但始终不敢加速,而且一步一回头。我们‘一步一回头’,是在提醒我们,不要迷失在经济利益里,不要忘记北大医院近百年传承的文化精神。”刘玉村告诉记者。

因此,每年新生入学,北大医院都会举行一个特殊的仪式——“授白大衣”,由前辈医师、社会名流甚至患者,为即将入行的新医生郑重地穿上白大褂,并重温《医学生誓言》。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年轻人经历一次精神的洗礼,重拾医生这个职业的神圣感。在北大医院的第一住院部,有一处地理坐标——‘水准原点’,而让北大医院成为中国医院的标准化样本,一直是我们的办院目标。”

——故事延伸——

“一等奖”培养出“第一名”

在北大医院,有这样一个传承佳话:就是“一等奖”培养出“第一名”。

1995年,刘玉村代表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参加北京市首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基本功比赛,获得了理科组一等奖。

6年之后,北大医院普通外科的高嵩医师参加北京市高校讲课比赛,在刘玉村指导下,获得了第一名。

“那时他给我做辅导,然后当我的听众,听我讲了三遍,指出我每一张幻灯片的优缺点,甚至连手势、语气等一些细节动作都提出意见。”高嵩说。

现在,从讲课比赛走出来的医学部和北京市讲课比赛优胜者的名单还在不断增加。

十四个弟子的留言

在刘玉村的抽屉里,保存着一本94级学生毕业时送给他的笔记本,那里面贴着所带小组所有十四个同学们的一张照片,扉页上则是他们真挚的留言:“刘老师,我们现在都成了诊断急腹症的高手,是您让我们感受到了医生这个职业的高贵。相信吗?您的十四个弟子都将成为医学界的新星。”

原来,1998年刘玉村负责外科的脱产带教,刚好带94级的学生。

“那时没有什么过多的想法,就想带好他们。”刘玉村说。

为了这个目标,为了找到最好的适用于学生学习的或者典型的或者疑难的病例,刘玉村跑了一个又一个病房,在急诊室整晚整晚的呆守。为了把诊疗思路给学生们梳理地更清楚,他常常在图书馆一呆就是半天……

“是很累,不过收到他们这份特殊的礼物,觉得值了。”刘玉村微笑着告诉记者。

两块止血纱布完成一台手术

刘玉村经常做胃肠癌症手术,胃癌患者在手术台上出血800毫升并不罕见。

但他的学生、北大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汤坚强说:“刘老师一台手术的出血量一般不超过50毫升。只用两块止血纱布,成为他大多数手术的一个指标。出血少是因为患者的血管分布图就在刘院长的心中。这一刀切到血管附近时,他绝不会一刀划过,而是精心地为患者处理直径只有2到3毫米血管。”

“夸大了,夸大了!”听到这样的说法,刘玉村连连解释:“不能保证每次只用两块纱布。”但他接着说,“可我的确要求自己做手术出血量要尽可能地少,精益求精,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贵州产品设计

临高产品设计

资阳产品设计

平凉工业设计